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启动助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
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启动,正成为江汉平原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。这座以蒋湖农场、张港镇为核心区,辐射8个镇约40万亩蔬菜种植的产业高地,不仅承载着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使命,更通过深加工技术将一根根萝卜、一把把青菜转化为远销180多个城市的泡菜产品,让田间地头的收获在流水线上完成华丽蜕变。
全产业链布局构筑现代农业生态

园区一期工程自2022年9月动工以来,已建成冷链仓储物流、农贸交易、农产品加工三大核心功能区,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和市政道路如同产业的"毛细血管",为6家入驻企业(其中1家已投产)提供基础保障。龙头企业望家欢通过子公司湖北百农惠农业科技,构建起"三中心一研究院"的创新体系,累计实现5亿元农产品销售,这种"科研+生产+销售"的铁三角模式,让天门的花椰菜、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从粗放种植迈向标准化生产。

深加工技术激活农产品"沉睡价值"
在天门红日子农业科技的生产车间,芋环等传统蔬菜经过发酵工艺,日产量达10吨仍供不应求,订单排期已超过半月。这种将初级农产品价值提升3-5倍的加工能力,正是产业园重点培育的方向。目前全市已聚集26家蔬菜深加工企业,鑫天农业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花椰菜精深加工,带动1.6万农户嵌入产业链,相当于每10个天门农业人口中就有1人参与特色种养殖或加工环节。

科技赋能打造农业创新高地
产业园内设立的江汉平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,正成为品种改良的"最强大脑"。通过与出口食品种植基地、供港澳蔬菜基地的合作,这里培育的蔬菜品种既符合国际标准,又适应本土土壤特性。云稼农业科技等新锐企业则聚焦地瓜产业链延伸,用深加工技术将普通块茎转化为高附加值休闲食品,如同为传统作物装上"利润倍增器"。

政企协同绘制千亿级产业蓝图
按照2025年发展规划,园区将建成覆盖农业生产、示范展示、休闲体验的融合型产业带。加工园负责人单志刚透露,未来将依托武汉都市圈区位优势,扩大精深加工产品种类,让天门的泡菜、调味蔬菜等特色产品走进更多城市餐桌。这种"种植基地+中央厨房+终端销售"的全链条模式,正在改写"种菜卖菜"的传统农业叙事。

站在冷链物流车往来穿梭的园区主干道上,可以清晰感受到现代农业的脉搏——这里既有污水处理厂处理着日均千吨农业废水的硬实力,也有研究院里育种专家筛选基因序列的软科技,更有深加工车间飘出的泡菜醇香见证着产业价值的升华。当40万亩农田与26家加工企业形成共振,天门正用"一粒种"到"一盘菜"的完整闭环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