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扶贫资产管护条例”正式出台,327个产业项目纳入长效监管体系

天门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9-06 17:35:41 评论:0
“扶贫资产管护条例”正式出台,327个产业项目纳入长效监管体系

近日,我国正式发布了《扶贫资产管护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标志着我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《条例》的出台,旨在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保护,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和效益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。

《条例》明确了扶贫资产的定义,包括扶贫资金形成的各类资产,如产业项目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等。同时,对扶贫资产的权属、管理、使用、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,确保扶贫资产的安全、高效利用。

据悉,此次纳入长效监管的产业项目共有327个,涉及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等多个领域。这些项目覆盖了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涉及贫困地区近千个乡镇、数万个村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脱贫攻坚。

《条例》的出台,对于扶贫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是《条例》出台后的一些亮点:

一、明确扶贫资产权属。扶贫资产权属是扶贫资产管理的核心。《条例》明确规定,扶贫资产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等权利,应当依法登记、公示,确保扶贫资产权属清晰。

二、强化扶贫资产监管。扶贫资产监管是确保扶贫资产安全、高效利用的关键。《条例》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监管制度,明确监管主体、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,确保扶贫资产监管到位。

三、规范扶贫资产使用。扶贫资产使用是扶贫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。《条例》要求扶贫资产使用必须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确保扶贫资产用于扶贫事业。

四、强化扶贫资产责任追究。扶贫资产责任追究是确保扶贫资产安全、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。《条例》规定,对违反扶贫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,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。

《条例》的出台,对于推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。下一步,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《条例》的贯彻落实,确保扶贫资产安全、高效利用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。

首先,要加强宣传培训,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对《条例》的认识和理解。其次,要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,明确各级政府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,确保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。再次,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对违反《条例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,确保扶贫资产安全、高效利用。

总之,《扶贫资产管护条例》的出台,为我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《条例》精神,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保护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天门新闻网,天门信息港,天门新闻网站,天门综合新闻门户